简体版
观点 / 正文

杨安如:香港更加要讲好文化遗产的中国故事

香港要真正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就要善于宣传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把握好国家级文物来港巡展的契机,讲好文物代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运用好香港汇通中外的区位优势,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

文 | 杨安如

本周参加了一个由香港中华文化总会联同岭南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讲座,来自香港的考古学者蒋白浪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夏商周文化的历史脉络,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老祖宗千年前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看似平平无奇的青铜酒杯,实际上蕴藏了划时代的技术,不仅展现了匠人非凡高超的手工艺,更是凝结了古人的智慧结晶。直到科学进步发达的今天,我们仍要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中,才能逐渐掌握古人制作的思路,厘清制作过程。讲座期间,讲师为我们展示了夏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让我们可以近距离观赏上面细致,精美的雕刻。据介绍,现在学者试图还原当时的工艺,却无法再现出同样纤细的线条,可见我们对先人智慧的领悟和掌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科学考证才能慢慢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容易招致争议和误解。讲师介绍,要锻造一把青铜复合剑,需要复杂的工序和高超的工艺。过去,西方学界并不相信我们的古人就已掌握这样精妙绝伦的铸剑技术,但在随着我国考古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掷地有声地回应了西方的偏见和质疑。并且,在相当长时间里,文明的起源及其判断标准,被西方学界掌控和定义,中国学界的意见往往被忽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也遭受质疑。国家重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出西方的标准无法套用到所有文明上,总结出中华文明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并建立起了一套我们自己关于文明的标准。

香港在谈到文化时,第一反应可能会是歌舞绘画,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认识并不足够。可能的原因是,香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南方一隅的偏远小渔村,文明甚少能到达。事实上,香港是拥有文化潜力有待发掘的。一同参加讲座的前辈,通过自己的考证,认为位于黄竹坑的石刻遗迹存在时间,甚至比广州的南越国更早,说明在香港的土地上早已镌刻下中华文化深深的烙印,有许多值得被看见的历史记忆。政府需要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投入更多关注,积极回应业界、学界和团体的发现和建议,齐心协力,让香港本地遗迹成为宣传中华文化的生动教材。另外,香港要真正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就要善于宣传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把握好国家级文物来港巡展的契机,讲好文物代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运用好香港汇通中外的区位优势,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在宣传中,应特别注意掌握历史事实,避免出现知识的错误传播,例如将三星堆和二里头文化混为一谈,造成受众的误解,政府自身需要在宣传方面把好关。

(作者系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联盟秘书长)

责任编辑:米莱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强提三点强化中非经贸合作 拓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

最高等级台风预警发布 “摩羯”登陆强度具有极端性

国台办驳赖清德言论:偷换概念、混淆是非

与六大纪律部队首长天安门观看升旗 邓炳强:上下一心守护国家的骄傲

习近平会见索马里总统马哈茂德

警务处推出“香港警察招募App”及加快警员遴选程序

中国商务部: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