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于去年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大湾区“9+2”城市圆满举行。艺术节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合办,香港首次担任艺术节的主办城市,期间逾770场现场演出及交流活动在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城市同步举行,并安排70多个线上节目,超过14 000位本地及内地艺文同业参与,吸引超过216万观众人次参加,浏览人次亦高达约4 600万。
本届艺术节的主题为“多元融合—创造无限机遇”,旨在展现区内丰盛和多元的文化,促进大湾区各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艺术节期间康文署与大湾区内的市政府、文化机构和艺团共同打造六个舞台精品在香港上演,包括开幕节目《声音河流》、音乐与跨媒体作品《乐动•舞界》香港篇、《港浪音乐会》、粤剧电影《白蛇传》、2024珠港澳合唱音乐会《我唱我歌》和舞剧《咏春》特别版,平均入座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四,吸引逾17 000观众入场,其中《声音河流》更录得260万人次观看节目直播,充分展示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深度交流的成果。
为了拓阔受众及推广湾区多元文化,上述部分节目如《港浪音乐会》、舞剧《咏春》特别版等亦特设学生对谈活动,六场活动共吸引近3 000多名师生参与。有出席的老师认为学生能够参加这类大型演艺活动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另有同学对于能够与出色的表演者作近距离交流感到非常兴奋。康文署亦安排了一场在大型商场举行的延伸活动,有参与的市民对于文化艺术活动能走入社区认为有助向大众和旅客推广香港艺术文化。
康文署与大湾区艺术机构积极合作,透过艺术节平台培育香港年青艺术家,其中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毕业生黄丹洋去年在康文署、香港演艺学院和深圳歌剧舞剧院安排的遴选中脱颖而出,成功参演舞剧《咏春》特别版,及后更获得该剧院聘用,往后三年能随剧参与巡演,增加演出经验。
为期两日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艺文界交流会”吸引超过600名香港及其他大湾区与内地城市的艺文界专业人士参与,分享及探讨区内文化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与未来方向。不少参与人士均表示交流会提供有效的沟通平台,让业界人士深入讨论并探索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化艺术的互融互通。
展览方面,粤港澳三地的公共图书馆于去年十一月合办的“传承与共融:大湾区文献存珍”展览,透过珍贵的文献和历史资料,加深市民对三地文化联繫和发展的认识。“同心迎国庆—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汇瑞”展览则精选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非遗项目作介绍,并于展览期间举办多场示范及体验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湾区内多个精湛的非遗技艺。此展览现于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展期至三月三十一日。
康文署亦透过本届艺术节将11个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香港文艺精品带到湾区城市,涵盖音乐、舞蹈、多媒体、粤剧和水墨画展等。当中有份参与“广州爵士音乐季”和“澳门国际音乐节”的本地爵士乐手张骏豪表示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其他大湾区城市的乐手合作,携手推动湾区艺术发展,缔造更丰富的文化景象。
艺术节期间透过问卷蒐集参加者的意见,当中超过九成受访者表示享受是次艺术节举办的活动,以及来年会继续参与。康文署衷心感谢本地文化界,以及大湾区各市政府、文化机构和艺团在筹划及推广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予以大力支持,令艺术节得以圆满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期待未来继续与各湾区城市携手展现彼此同根同源的人文姿彩和文艺内涵,推广岭南文化特色,加强湾区文艺交流合作,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