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迅雷
A
时光至此已过两周年。2023年2月5日下午,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圆寂,享年96岁。
曰:“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住世缘尽。面对如此佛教一代大师人天眼灭,般若舟沉,大众痛失依怙,同声祈愿大师能乘愿再来。”
▲令人尊敬的星云大师。
常念于心的,是星云大师的“三好”“四给”“五和”:
“三好”是: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四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
“五和”是:自心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人生社会“三四五”,凡言凡语,大也善也!
B
2014年11月金秋,我和诸位友人同游台湾高雄佛光山,去吃素斋时,于餐厅墙壁上见到星云大师手书的“三好”“四给”,每个人的兴奋都被瞬间点燃。
▲在佛光山,星云大师手书的“三好”“四给”挂在墙上,一下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徐迅雷摄于2014年11月
“三好”之首曰“做好事”。我以为,“做好事”有两个层面,一是本分的好事,要努力做好;二是利他的好事,要尽力做好。“好事”是做出来的,是“知行合一”中的“行”。当跑的路,一定要去跑。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助人好事,尽力而为。同时,扬善不忘惩恶,惩恶也是做好事。
“三好”之中有“说好话”。对于真善美的人与事,需要好言好语,讲真话、讲善话、讲美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三春寒——人世之间,莫不如此。
“三好”之核心是“存好心”。“好心”正是慈悲心,正念善念,情怀所系。悲天悯人的情怀,爱是底色。相由心生,好心焕发于容光,那是微笑的春阳。
人要做“三好生”。以善良之心,做良善之事,尽无愧之力,然后顺其自然。
日日好日,处处好处,人人好人,事事好事。
C
与“三好”一样,“四给”——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当然也是利他的,都是“给人”,不过,这“人”也应该包括自己。
给人信心——给人信心的人,就是贵人,在他人迷茫、苦痛或失落时,给予信心、勇气和支持。
给人欢喜——欢喜是美好幸福的表征,给人欢喜的人,以自己的言行,带给他人快乐和愉悦,既是分享,更是共享。
给人希望——人都有困难时刻,雪中送炭,黑暗中点燃一灯,可以帮助擦亮眼睛,看见未来的光明。
给人方便——常常换位思考,不要为难别人,尽量为他人提供便利。那些有点小权力就放大权力、时时想着为难别人的人,要引以为戒。
“四给”都是围绕着“人”来说的,“人”永远是核心,佛陀是人不是神,佛陀说法也是对人而说。这是和谐的人的世界。
如何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星云大师自己就是以身作则的“人间佛”。“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他倡导“人间佛教”,他慈悲为怀,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这集中体现在大师一生的行谊、法语开示、文字著作中。尤其是台湾版395册的《星云大师全集》,犹如他的法身舍利。
2017年5月,《星云大师全集》在佛光山藏经楼首发。全集包罗万象,一应俱全,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智慧的火花。在自序《我来生还要做和尚》中,星云大师说:
“这是一部非常复杂的全集,因为在我个人成长的90年岁月中,于时间上,经历了北伐时期、土匪横行、军阀割据,以至抗战等时期;于地理上,我走遍世界五大洲,几乎平均每年环绕地球一二次;于人事上,上至国王大臣,下至贩夫走卒,一概平等对待,视为朋友。尤其在我一生的时光之中,于佛教里,凡事不推诿,举凡弘法建寺、安僧办道、创办学校、成立协会、养老育幼、救济孤苦、社会服务等,皆尽力而为。也因此,成就了我多元的人生。”
是的,绵长而多元的人生,星云大师一直都在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
在这次发布会上,还举行了香港中文大学颁授星云大师荣誉博士学位仪式。全世界有超过30所著名大学授予大师荣誉博士称号。
2019年,《星云大师全集》简体中文版(108卷),由大陆的新星出版社出版。艰深佛学,化为人生指南,惠及无数众生。
▲《星云大师全集》简体中文版第1卷封面书影。
D
“五和”是“三好”“四给”带来的良好结果。如果人人都执持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念恶行,那必然就能形成一种精进而不放逸的力量,成就“五和”。
自心和悦——个人内心的平和、宁静、喜悦,需要正心、修行与历练。自心和悦的前提基础,是身心的健康。
家庭和顺——“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和谐、顺遂,恰是珍贵的福报。
人我和敬——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需要良好沟通,减少矛盾冲突,增强友好合作,这与“给人方便”直接呼应。
社会和谐——社会是多元的,社会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最理想的。而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普遍的信仰、敬畏与底线,就会到处充满暴戾之气,那是非常可怕的。
世界和平——“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要和平,不要战争。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的发动者,都应予以谴责,都要举起森林般的手予以制止。
“五和”是从个体到整体的递进关系,不仅是人类个体的生活目标,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个人与世界,紧密相连,“无我有界”,是至高境界。星云大师这样说自己:“因为信仰的坚定,个人的智能虽然有限,也曾获得佛菩萨的加持,内心感受到宇宙世界与我的关系是一体的。”
出生于我国台湾新北市的知名企业家李开复,2013年罹患淋巴癌,星云大师用“无我观”,一语道破他的名利心,帮助他“放下”,走出癌症的阴霾。
李开复回忆:星云大师对他说,“当你每次追逐赚更多钱、拿更多的利益、增加你的名、让你的公司做得更大,这个时候你能确定分得清楚,你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为了增加你自己的私心和名利?”一句话,就点醒了“确实很难分得清楚”的李开复。
星云大师建议他,“不要考虑是因为你还是不因为你,只要考虑对世界会更好还是更不好”。
改变世界,先要从改变自我做起。有了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好入世的事情。
E
星云大师以及佛光山与香港有缘。
1983年,佛光山在港创办佛香精舍;1991年,又设立佛香讲堂。2010年4月11日,佛光山在香港正式设立了新道场——位于维港九龙湾畔的“香港佛光道场”;作为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到场主法。4月9日晚,由香港佛光道场等主办的“消灾祈福大悲忏法会”,在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星云大师和60多位远度而来的佛光山法师,带领6000多名大德居士,共修大悲忏法会,场面详和感人。
▲2010年4月9日晚,“消灾祈福大悲忏法会”在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星云大师在法会上弘法。 (中新社图片)
2011年4月10日下午,星云大师应邀于红磡香港体育馆,主持“禅净密三修法会暨三皈五戒典礼”。大师说:佛如光,光能照耀、成熟、温暖我们。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皈依佛,等于为多生多劫以来心中的暗室点上信仰的光明。法是法则、道理、规则,世间依交通规则,行走会安全;皈依了佛法的法则,人生也会平安……
平和的语言,深刻的启思。
觉悟即佛。
F
千载一时,一时千载。
开悟一份智慧,开始一场修行。
星云大师告诫:人不要光从外面去追求“新意”,要从自己的内心来创造“更新”。思想要日日新,观念要日日新,服务的精神要日日新,助人的愿力要日日新……
星云大师提倡人生300岁。他曾这样说:“人哪里能活到300岁?不过,我要加紧,起早带晚,分秒必争。”没有礼拜六、礼拜天,也没有过年。干了60年,每天做5个人的工作,“300岁”的愿望就实现了。
星云大师对生死豁达,早在85岁即预立遗嘱,言明个人财产已捐公益信托教育基金,属佛光山的资产都不是他的,他连一张纸也不留,他一生没有积聚家累。
▲台湾高雄:星云大师的佛光山。 徐迅雷摄
星云大师题字的书法很好,内容更受欢迎。七十岁时,他右手开始出现颤抖,眼底钙化,于是开启了“一笔字”——因为看不清,只能凭着心里的衡量与感觉,对准中线,一笔到底。星云大师说:“我出身贫寒,字写得不好,请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而要看我的心,我有一颗诚心、一颗慈悲心、一颗中国心。”
星云大师皈依弟子、台湾著名媒体人符芝瑛,受权撰写大师传记,书名甚好,就是两个字:
传灯。
(作者系《日本华侨报》专栏作家、香港新闻社日本分社特约评论员)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