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湾区观察 | 广东迈向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香港带来哪些机遇?

而今,在深圳河两岸,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重塑粤港合作范式。广东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浪潮,不仅冲刷着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版图,更将香港推向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风暴眼。

2月5日下午,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文 | 张永恒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过后刚刚开工,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里,就是一派繁忙景象。“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说。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主要领导表示,广东将“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同时发布,将大力实施产业升级。

而今,在深圳河两岸,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重塑粤港合作范式。广东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浪潮,不仅冲刷着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版图,更将香港推向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风暴眼。

广东产业升级对香港最深层的影响,在于开放的突破。过去粤港合作多停留在要素流动层面,如今则直指规则衔接的深水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试点“科研设备跨境共享”,香港高校价值20亿港元的高端仪器向大湾区企业开放预约,这背后是海关监管规则的重构;前海“专利质押跨境融资”创新,让大疆创新的无人机专利在香港资本市场证券化,实质是知识产权制度的跨境融合。

当广东的比亚迪、大疆等企业向全球产业链顶端攀升时,香港的枢纽功能正发生质的嬗变。传统认知中香港的金融、物流优势,在新技术浪潮下被赋予新内涵:香港联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合作研发“大湾区碳期货”,让香港从资金中介升级为绿色金融标准输出者;深圳工业互联网联盟与香港数码港共建“数据安全走廊”,使香港成为工业数据跨境流动的守门人。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才环流机制——3000名获资格互认的香港工程师进入美的、格力研发中心,年薪直接增长40%,标志着香港从“人才蓄水池”进化为“技能认证中心”。

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科学家每周跨境工作已成常态;在深圳湾实验室,港科大团队与内地科研人员共同攻关阿尔茨海默症靶向药。这种深度协同产生的“化学反应”,正在颠覆传统的产业分工逻辑。

当美国收紧芯片出口管制时,香港科技园与深圳湾实验室联合攻关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当欧盟实施碳关税时,香港绿色金融认证体系反向赋能广汽集团等广东企业。这种“双循环”战略支点的价值,在动荡的全球化变局中愈发凸显。

站在深圳莲花山顶俯瞰,珠江口两岸的灯火已连成璀璨的创新走廊。广东产业升级带给香港的,不仅是具体的经济机遇,更是重新定义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契机。

一个超越地理边界、制度差异的“全球创新共同体”正在成型,这或许正是“一国两制”生命力的最新注脚。

粤港澳大湾区的这场产业变革实验,正在书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