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2月2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近日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时表示,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增强跨境支付、计价、投融资等功能,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提出,将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发挥货币互换和人民币清算行作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来自会议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25年将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健全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月20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3.79%。与2024年12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2.1%,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1%。这也是自去年11月人民币超越日元、重返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之后,人民币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
在支付功能方面,人民币是全球第四位的支付货币。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在融资功能方面,人民币成为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32%,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150%。在储备功能方面,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7000亿元,均达到了历史较高水平。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的原则,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