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屠海鸣:香港蝉联全球金融中心第三的重要启示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屠海鸣在文章中表示,香港蝉联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且得分大增,这体现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稳固,这不是英美等国家“赏赐”的,而是在中央大力支持下,香港打拼出来的。

文|屠海鸣

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日在英国伦敦和中国深圳同时发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7),香港继去年9月重回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三后,今年再度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得分较上次大增11分至760分,领先第四名的新加坡10分,与第二名的伦敦仅差2分。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3月20日在北京会见香港欧洲商会访京团一行时表示,香港欧洲商会一直看好中国、看多香港,积极参与香港建设,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推动欧洲企业长期投资香港,为欧洲商界和香港深化合作搭建桥梁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

夏宝龙表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加强和拓展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为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地企业在香港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香港欧洲商会代表表示,对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香港未来更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推动更多欧洲资本、企业、人才来港投资兴业发展。

香港蝉联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且得分大增,这体现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稳固,这不是英美等国家“赏赐”的,而是在中央大力支持下,香港打拼出来的。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一心一意拚经济、谋发展,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不怕抹黑、不惧打压、不畏挑战,就一定能取得举世公认的佳绩,就能吸引各国投资者来港发展。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香港玩完论”彻底破产

曾几何时,“香港玩完论”、“金融遗址说”甚嚣尘上,某些西方政客出于“见不得香港好”的阴暗心理,炒作国安法令香港经济窒息,称“外资逃离香港”、“国际金融机构看衰香港”,等等。当时,笔者就曾在《大公报》撰文指出,这是把疫情导致的负面影响,嫁祸于香港国安法,并提醒人们要留意:随着疫后经济复常,外资外企陆续返港是大势所趋。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当初所料,香港金融业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为什么如此稳固?因为,维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三大要素始终没有变。

其一,香港的国际地位和制度体系没有变。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开放程度在全球并不多见,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拥有自由开放的市场,货币兑换、自由出入;香港实行普通法,与许多发达国家的法律衔接顺畅,并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国际信誉度高;香港的金融产品丰富,服务效率高。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并没有令这些优势丝毫受损。

其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没有变。“一国两制”使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特殊优势,给香港金融业注入活力。截至2024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478家,总市值占比超过80%,每天的成交额占比接近90%。近年来,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与内地金融互联互通,比如,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相继开通了“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通”等,为香港金融业注入活力。

其三,香港金融创新的活力没有变。“GFCI 37”公布的指标显示,香港的“金融科技”排名跃升5位至全球第四。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同样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香港发行的绿色及可持续债券总额为500亿美元,为亚洲最大绿色债券市场。此外,香港近年来还举办一系列国际金融盛事,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以上“三个没有变”,说明支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柱坚强有力,一时的市场起伏,不会伤及根本;再长的路,只要我们一步步走稳,定能抵达终点。那些抹黑香港的人总是捕风捉影、危言耸听,一派胡言最终沦为笑柄!

香港在全球金融格局中角色吃重

在“GFCI 37”排名显示,香港的“投资管理”“保险业”“融资”三项指标位列全球第一,这再次展现出香港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不妨看看香港这三个领域的实力。

其一,看“投资管理”的实力。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总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2024年淨资金流入增长 3.4倍;家族办公室业务持续增长,目前,约27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在港经营,其中逾半家办所管理资产规模为5000万美元。

其二,看“保险业”的实力。根据瑞士再保险发布的2023年世界保险业Sigma报告,香港的保险渗透率全球排名第一,保险密度全球排名第二,毛保费总额全球排名第十六;全球前十大保险公司中有七家在香港获授权经营保险业务;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保单支持多种货币自由转换,吸引了全球投资者。

其三,看香港“融资”的实力。香港的融资实力主要体现在IPO市场和再融资市场。香港的IPO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活跃,2024年新股集资额达到829亿港元,排名跃至全球第四位,2025年预计将有80家公司来港挂牌,集资额在1000亿至1200亿港元之间。香港的再融资市场同样活跃,2024年,香港市场再融资规模达到890亿港元。

“投资管理”“保险业”“融资”主要体现当前的实力,香港表现出色;“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及“金融业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发展后劲,香港这三项指标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营商环境”及“声誉及综合”主要体现客户评价,香港这两项指标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

由以上主要指标可以看出,香港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角色日益吃重、地位越来越高。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去年10月公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深化“互联互通”、强化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强化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优化证券市场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再次体现出特区政府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决心坚定不移。

香港金融业前景看好

香港蝉联全球金融中心第三,给香港社会注入极大信心。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于社媒发文表示:“本港要不断推动改革创新,提升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效率。”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近日在社媒发文表示:“我们将积极强化金融互联互通,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推动绿色金融、资产管理及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与竞争力。”

“金融互联互通”、“离岸人民币业务”、“绿色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创新”──这些方面正是推进香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香港金融业的潜力所在。香港若能在这些方面继续“精耕细作”,定会收获满满。

其一,金融互联互通。自2014年“沪港通”启动以来,中国通过双向互联互通机制探索出风险可控的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互联互通”的业务量会持续增加,将给香港金融业注入“活水”。

其二,离岸人民币业务。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结算中心。2024年前10个月,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34.9%。随着国际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业务越来越多,未来,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增量十分庞大。

其三,绿色金融。香港“绿色金融”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机遇多多。比如,在“一带一路”的基建投资中,许多项目与环保相关,香港与相关企业携手,可在“绿色金融”领域赢得先机。

其四,资产管理。目前,瑞士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香港排名第二。国际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香港若继续以每年7.6%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至2028年,香港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

其五,金融科技。在“GFCI 37”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中,深圳位列全球第三,排名未变;香港排名上升5位,达到全球第四;广州排名上升3位,达到全球第十一。粤港澳大湾区3个城市进入金融科技前20名,再次印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活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香港作为其中一员功不可没,未来,香港继续在“金融+科技”上加力,有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的领导者。

夏宝龙主任3月3日晚上在北京看望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时,传达了习主席、党中央、中央政府对港澳同胞的关爱。他再一次希望香港擦亮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金字招牌”,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希望港澳委员立足港澳,胸怀大局,为国家及港澳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香港蝉联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且得分飙升的“成绩单”,表明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这面“金字招牌”闪闪发光,把污蔑香港的谣言击得粉碎!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国家给力,香港努力,“一国两制”的香港实践必能更加辉煌!

(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