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行政总裁冯振宇。
(香港新闻网记者 梁嘉轩) 除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如今不少汽车在遇上交通意外时,都能自动提供报警信息,以保障车上人员的安全。但由于发生交通意外时车上的能源系统可能已经失灵,因此为报警系统提供可靠且持久的独立能源储备装置,成了这保命设计的重要一环。
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行政总裁冯振宇日前接受香港新闻网访问时表示,有内地头部动力电池生产商与NAMI合作,研发全天候关键任务电池,用于上述系统,确保无论在何时何地,紧急报警系统都可在车辆的使用期内持续运作。
据了解,NAMI于2006年成立,为香港科技大学附属机构,并由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指定为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的研发中心。目前约有260名员工,逾200名为科研人员,其中超过半数拥有博士学位。
近期,外界普遍较关注中国内地及美国的科研成果,但其实香港在材料研究,尤其在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研究上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冯振宇告诉记者,NAMI自成立以来,已经获取逾150个国际技术发明奖项,其中包括美国消费电子展创新奖、爱迪生奖及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等。
除了电池技术,纳米研究作为材料研究的其中一环,可持续建筑材料、先进涂层及低碳材料等都是NAMI的核心技术。其中,在人工智能科技所带动下,依赖风扇和空调进行散热的服务器,所涉及的冷却能耗和成本也随即大幅增加,而水冷也因为散热对象是电子产品而变得难以实现,因此NAMI研发了不导电的两相浸没式冷却液,相比风扇和空调的冷却方案,冷却成本得以大大降低25%。
追求稳定高效并不应只是公共服务的需求,人也需要。纳米技术除了可应用在汽车、服务器等设备,更可应用在药物上。冯振宇介绍,NAMI计划与华润医药合作,通过NAMI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以纳米技术优化药物在体内的传递,料将开发出疗效更佳、更高效的用药方案。
冯振宇指出,NAMI的材料及技术研发以“应用导向”作为核心,因此更便于推动技术与市场需求对接。而除了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应用外,NAMI目前亦正与来自日本、马来西亚等的合作方探讨合作计划,将香港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
然而,纵然香港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领先,但科技业界日新月异,因此也面临不少挑战。其中,由于应用场景可能前所未见,因此其需求也更迅速多变,同时跨领域的协作也是研究单位与商业机构的门槛之一。
因此,作为产学研工作的前线,冯振宇表示,期望跨境技术落地流程可以得到简化,他举例若“绿色通道”等政策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建立,于内地的标准互认与技术商业化或能加速。他指出特区政府可资助建立“材料中试基地”,通过强化产学研平台的基础建设,以加速新技术的突破。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