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海明
在全球格局深刻演变的关键时刻,中国对外释放坚定的开放信号。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北京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强调“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倡“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为全球发展注入正能量和确定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也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有信心实现发展目标,必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应进一步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协同国家战略,稳外资、促创新、拓市场,为巩固国家竞争力提供制度型支撑。
习近平主席3月28日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向全球释放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为外资企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注入信心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实践证明,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外资企业普遍得到丰厚回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互利共赢,也同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坚定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外资企业在华累计设立超过124万家,投资额接近3万亿美元,贡献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四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七分之一的税收,并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字不仅体现出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更印证了中国始终是全球投资者的重大战略选择。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当前,中国正加快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出一大批新兴产业和应用场景,为外资企业提供丰富的合作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保障不断完善。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对外企合法权益的保护,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可预期性和公平性。而且,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中国不仅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更具备政策稳定性、制度保障力和强大的创新动能,已成为全球资本的重要配置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应坚定信心,把握机遇,积极拓展在华布局,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不仅是对外资企业的真诚邀约,更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信心宣言。
丁薛祥副总理3月27日在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也指出,当前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同心协力、携手前行,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迎全球性挑战,共建亚洲家园,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丁薛祥副总理强调,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我们有信心实现发展目标,必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诚挚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构建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中国经济正在向“新”而行,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产业都将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亚洲和全世界的机遇。同时,中国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准入,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生态,解决外资企业关切,构建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丁薛祥副总理在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再次释放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展现了中国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动荡不安的全球经济注入稳定力量的责任担当。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与地缘不确定性上升,中国不仅坚持扩大开放,更强调以创新引领未来发展新动能,这无疑为亚洲乃至全球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机会。
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更应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制度优势,积极融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时代潮流,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自身新跃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可扩展绿色金融、人民币结算和跨境投融资服务,为中国新兴产业提供全球资本支持;作为贸易和物流枢纽,香港可承接并延伸内地制造业升级成果,推动高端制造品、中间品等在全球市场的流通;在数据、科技和知识产权方面,香港可依托自身制度优势,配合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产业,建立国际化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升中国在全球技术规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尤其在内地经济“向新而行”的战略路径中,香港可通过制度对接、服务输出和资源协同,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对外合作的重要桥梁。
善用香港优势增国际引领力
在此背景下,香港与内地的深度协同正不断取得实质进展,其中,琼港合作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样本。3月26日,特区政府与海南省政府在海南博鳌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琼港合作迈上新台阶。签约仪式由行政长官李家超、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祁斌等共同见证。此次合作不仅是国家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探索,也为香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寻找新定位、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新机遇。
根据合作备忘录,琼港双方围绕经贸投资、金融服务、数据流通、旅游联动和人才交流五大领域达成共识,将共同推动医药、金融、文化、数字服务等产业合作,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职业资格互认等制度创新。此次合作充分体现两地优势互补,推动合作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迈进。香港在生物科技、绿色金融、文化创意、专业服务等领域具有国际引领力,海南则具备自贸港政策、高端医疗旅游、绿色能源等发展潜力。香港可凭借“超级联系人”角色和高度国际化优势,积极引领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联动发展,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区域协同开放格局,打造国家级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我国正以坚定姿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稳定、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这一进程中,香港作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找准定位、发挥所长,与内地携手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与区域竞争的加剧,内地与香港应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方能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特别是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大背景下,香港可凭借高度国际化、法治健全、专业服务发达等独特优势,引领和推动两大国家战略平台的深度联动,助力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样板。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香港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也将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系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