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俊
3月2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习主席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将切实解决外资外企在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维护公平竞争、加强服务保障等。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传递出清晰的信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外资外企发展机遇更多保障也更坚实,事实将再次证明“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当前国际政经形势日趋复杂,逆全球化歪风日盛,个别国家甚至发动大规模的关税战贸易战,严重冲击全球的经贸发展。在此关键时刻,中国邀请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参加,共议开放、合作、发展、共赢,本身就已经释放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鲜明信号。
从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中,各界可以对未来发展的动能、机遇和方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尤其在于,在全球发展动能不足,外资发展面临各种挑战之际,此次会见无疑起到更关键的鼓舞人心作用。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首先,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就是全世界发展的最大机遇。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40多年,外资企业与中国共同成长,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1/7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使中国快速进入世界市场、大踏步赶上时代,重要一条就是积极利用外资。
正如习主席所说:“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在投资中国的过程中,外资企业普遍得到丰厚回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互利共赢,也同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习主席对外资贡献的肯定和表达的感谢,以及强调的开放“没有变”“不会变”,既是消除疑虑,更是提振信心。
其次,中国为外资发展创造更好环境,这就是全世界发展的有力保障。毋庸讳言,当前,一些在华外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中国国内看,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外资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从国际环境看,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国际引资竞争加剧,以及大国关系、地缘政治等因素,也影响着外资企业的选择。
习主席在会见时的讲话清楚地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涉及国内管理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涉及国际政治、外交的问题,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努力为外资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保障在华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国民待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为其来华贸易投资尽可能提供便利,等等。今年以来,《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上海自贸试验区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从中央到地方,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必将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我们接下来扩大开放的重点”、“将保证外资企业依法公平获得生产要素”、“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习主席重要讲话中的这些要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切切实实保障并推动外资外企在华的发展,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香港要积极发挥“引进来”作用
最后,国家的进一步开放强化外资保障,这就是香港发展的最大底气。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保障在华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国民待遇、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等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举措和创新做法,令外资倍感振奋。正如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表示,中国营造了一个真正值得投资的环境,其政策稳定性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前来兴业展业。西门子已经融入了中国市场,正加倍努力开展新的投资合作,不仅投资于制造业,还投资于研发、投资于人。
国家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支持外资外企在华发展,在日益动荡的国际政经形势下,将吸引全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而这就是“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机遇所在。香港拥有高度的法治水平、普通法与西方接轨、高效廉洁的政府、简单低税制,尤其重要的是,“内联外通”优势无可比拟。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以及正在建成的国际创科中心,将为外资外企进入中国内地发展提供最优质服务,也能为内地企业向外发展提供更高效的平台。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外资外企在华发展的机遇将更多。而国家越是开放、与世界经贸往来越是频繁,香港的角色地位也就越重要,关键是要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牢牢把握机遇,在助力国家进一步开放过程中,成就自身更大的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海南社团总会会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