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观点 / 正文

宁汉豪:北都研设项目审批专组提速提效 续推“一试多证”与组装合成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特区未来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引擎,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相信,只要待有企业正式进驻北部都会区,必然会令社会对推进项目的信心度大大提升。

宁汉豪相信,只要待有企业正式进驻北部都会区,必然会令社会对推进项目的信心度大大提升。(香港文汇报记者曾兴伟摄)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特区未来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引擎,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坦言,环球经济不稳令特区政府及企业均面对财政困难,与提速建设的目标存在矛盾,因此特区政府期望透过引入“片区开发”的新思维,以及推出“按实补价”等措施激活市场,让更多企业参建北部都会区。

“片区开发”三个试点提交意向书的期限于前日截止,共收到22份意向书,宁汉豪透露,不少内地企业不仅有意参建,以至进一步营运区内的产业大楼,故不排除在标书上加入相关条款,又不排除日后有可能出现不招标而直接让某企业发展北都区内土地的情况。她相信,只要待有企业正式进驻北部都会区,必然会令社会对推进项目的信心度大大提升。

据特区政府估算,洪水桥/厦村、粉岭北,以及新田科技城三个“片区开发”试点项目的投资成本介乎100亿元至约200亿元。每个片区各自对产业用地有不同发展要求,包括最基本的只须在土地平整后交还政府,部分由发展商保留部分用地兴建和营运企业和科技园大楼。

宁汉豪在专访中透露,特区政府收到的不少意向书均有清晰交代其构思细节,并希望政府进一步交代清楚片区附近道路及基建何时落成,以便作出其投资决定。

有企业有意营运园区 评估看实力

宁汉豪进一步透露,部分企业初步意向是对建楼有兴趣,产业用地打算平整完便交回政府,但个别尤其是内地企业认为平整完就交回的要求太低了,希望能一并负责营运,“从特区政府角度而言,它们愿意做得更多,甚至想营运整个园区,我们愈是欢迎,最重要是它们有否足够实力。”

她指出,目前科学园等香港的园区多由法定机构持有,但在内地,园区由企业负责开发与经营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内地企业的相关经验较丰富,故政府不排除会朝企业一并营运的方向定出招标条款,“最怕就是订了一些招标条款而无人入标,所以如果真的是愿意营运且有很具体的计划,哪怕数目不多,都不担心会流标。”

被问到会否担心此举会被指特定为某企业“度身订造”标书时,宁汉豪强调:“根本就要有突破思维。既然说要用市场的力量,自然要聆听市场声音,如说标书是迁就某企业,根本就自相矛盾,且招标过程公开。”

她补充,不同企业本身的优势及强项就已不同,“例如我听说不少外国企业也乐意参与北部都会区建设,但外国企业却很少投地,反而想承接项目进入建筑期时的工程合约,这就不同企业各自发挥自身优势。”

宁汉豪又不排除日后有可能出现不招标而直接让某企业发展北都区内土地的情况,“例如某企业有意进驻而本身亦很有优势,特区政府可考虑提供一些地契等方面的优惠。这就等同设立重点企业办公室的原意就是为了招引重点企业。当然,这也要视乎它提出什么条件。”

专组加快审批图则工程

对北都区的整体进程,宁汉豪表示,未来5年将提供最少570公顷熟地,未来10年计更达1,700公顷熟地,其中200公顷与经济产业有关,强调“不会需时20年才发展成形。”发展局会研究在现有人手下成立一个专组,定时开会审批与北部都会区相关的图则与工程,以加快推进项目的流程。

她强调,一个横跨这么多年的项目推展至今,最重要是有产业真正落户,“即使许多企业均指有意参建,始终都十分需要让社会看到有第一个企业真正进驻北部都会区,信心度自然大大提升,而不是只看到推土机在进行工程。”

发展土地必然面对收地问题,宁汉豪相信菜园村收地事件不会重演,“今天处理清拆安置比当年容易很多,即使不通过资产审查都可上楼。”但现实难免会出现一些“软对抗”情况,“有人要争取最高利益,却又迟迟不愿交出资料让我们审批,迁出期临近时却向外界说没有人理他。个别媒体一定会报道惨情小故事。”她强调,特区政府会尽力帮助小商户等有需要人士,“人心工作是要做的。”

积极对接“湾区标准” 拓建造业新质生产力

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在专访中提到,局方致力把建造业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并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发展机遇,就“湾区标准”、“组装合成”建筑、职称评价机制及“一试多证”等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该局与广东省相关部门于2021年开始实施“备案制度”下,首批逾200名香港工程师已于去年11月通过大湾区工程专业职称评价,取得内地相应工程专业的职称资格。宁汉豪形容,这有如打开一道门,特区政府正与内地相关部门商讨工程以外界别的考核制度,相信测量师及建筑师有望于不久将来成为下一批受惠人士。

发展局一直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建厅)为技术工人建立“湾区标准”、推行“一试多证”等范畴深化合作。宁汉豪表示,双方正以督导身份,各自委托其建科院/研究院讨论如何订定“湾区标准” ,“细节包括由哪个标准开始去建立、如何分优次以及各自担当哪方面的研究工作等。”

续推“一试多证”与组装合成

“一试多证”方面,宁汉豪强调并非如部分言论称是“降低要求”,相反地,是希望透过粤港澳共同建立一个一致、更高的标准,令业界整体资历有所提高,“由始至终三地都强调‘就高不就低、就多不就少’,即是融合各地之长去制作培训纲领并按此考试。”她期望继“油漆工”及“砌砖工”后,可陆续于更多不同工种上推展。

组装合成法方面,她指除透过建科院的认证计划更便利承建商外,正与广东省有关部门合作计划 ,于短期内推出一些组装合成如何利便通关的指南,“组装合成要通关、报关,部分香港承建商因未使用而不清楚手续,期望透过指南可鼓励他们多采用组装合成。”

近来有建造业承建商陷入财政困境,甚至最终清盘结业。宁汉豪表示,部分或因管理投资不利促成,理解整体而言与经济大环境有关,“近年私人工程开工量的确大幅下降,虽然公务工程量增加,但专做私人工程的公司难以即时转型。”特区政府会尽量支援相关企业,例如加快审批潜在可开工的私人工程或讨论补地价的流程,令工程尽快上马。另一边厢,政府如发现有承建商出现财政问题仍“懒懒闲”不交货,会及早介入以免项目“烂尾”。

屋顶地面预留空间铺路北都区低空经济

香港特区政府上月公布低空经济“监管沙盒”首批38个试点项目名单,并将陆续推展项目,令市民“看得见、摸得到”低空经济带来的实际效益。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在专访中指出,“监管沙盒”项目旨在透过不同试点,找出香港如要推行低空经济,政策上应有何配套,以及应该在什么地方先行。

她表示,北部都会区采用最新城市规划标准,休憩空间较多,十分适合发展低空经济,将来可考虑于区内的新建大楼列明屋顶或地面要预留地方,作无人机升降之用。

宁汉豪表示,从发展局负责空间规划、空间布局与土地运用的角度出发,北部都会区相对于已发展、密集的市区设计上更前卫一点,休憩空间亦比较多,自然会有更大空间配合低空经济发展,“即是要找一个升降位也比较容易,周围都是休息用地,相关局限绝对是少的。”她表示,会按试点项目发现的配套需要,在规划北都区时注入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元素。

“按实补价”吸企业“进场” 有助地尽其用

香港特区政府要破局、创新地推进北部都会区发展,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于上星期的立法会前厅交流会上抛出“按实补价”及延长短期租约年期等概念予业界讨论。她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进一步解释,该概念旨在吸引企业“进场”,且适用于北都区以外的地方,惟细节要详细研究,以免出现大量土地未能地尽其用以及政府长时间未能收取地价。至于预算案提出容许北都区内的土地业权人主动交回待征收土地,可扣减或抵消补地价金额的建议,她指会尽快落实细节,目前倾向列明一个较短年期内将被征收的土地才适用。

宁汉豪指出,新界一些土地由发展商持有,但早已预期会由政府收回兴建公屋或一些政府设施,“与其几年后才收地赔钱,不如透过原址换地等方式以抵消地价,早些让它交地出来。”她指由于不少发展商均面对现金流挑战,因此期望透过自动交回土地抵消地价的政策,让发展商可更积极参建北都区,但必须研究清楚落实细节。

她说:“首先必须是政府真的有意征收的土地,不是你想交什么地就什么地。同时亦要定出一个年期。例如规划图仍未做的土地,不会于两三年内征收,如过早交回并作抵消,会影响政府的现金流。”

她续称,“究竟是一年内抑或三年内征收的土地,要透过数字分析,但初步看应是一个较短期的时间之内。”至于以什么价格去抵消,最公道是参照现时收地时的分区补偿制度。

“按实补价”方面,宁汉豪指由于近年一直强调香港缺乏足够土地,因此应地尽其用,“最好在地契上把可容许的楼面面积写到最尽,补地价自然也要按最尽的金额去补。”然而,不少企业反映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就算愿意入场发展土地亦未必第一步就用尽最高楼面面积,因此发展局提出研究“按实补价”概念的可行性,即容许发展商无须按最高楼面面积进行大额补地价,而是按实际兴建面积厘定补地价。

另外,现时产业或商业用地的地契传统上是列作“非住宅用途”,地政总署估价时会按该幅地最赚钱的用途来厘订,但之后或在地契上列明发展商的实际用途以作估价。

需平衡建成后业权拆售问题

宁汉豪指出,推行“按实补价”表面看来并不困难,但如发展商在大厦建成后把业权拆售,日后业权分散未必容易让业主有共识修订地契再补价以尽用余下的楼面面积,“这样就会令该块地可能一段很长时间都不能地尽其用,但如果限制了发展商不能散卖业权只能整栋卖,业界亦未必愿意,因此要进一步讨论。”

至于将一般最长为7年的短期租约延长期限,她指政府亦有损失,“因为如属地契,政府会在前期已收到地价,但短期租约只能定时收取租金,如果将来每份短期租约都长达10年至15年收租,会对政府现金流有影响。”她重申,拆墙松绑是好事,但执行细节必须好好处理。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