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何志平:清明要“清”“明”

清明祭祀,何尝不是我们在人生大问题前的一次内观审视和大洗涤,让生死离合的相遇有了归期和对话。我们低头追思故人,思考存在的究竟;我们抬头望着前路,才可心清神明,天地一片清明!

图:西贡郊野公园。

文|何志平

我第一次清明扫墓,是在五岁。

那一年,祖母安排了姨婆、姑姑等一群人,带着懵懂的我,到新界粉岭和合石重找及拜祭十一叔的墓。十一叔一九三九年出生,是祖父母的第十一个孩子。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日,日军空袭香港的第三天,两岁的十一叔发高烧,危险至极,然而夜里全港宵禁,当年十七岁的父亲冒着枪险潜行到街尾,强拉大夫到家里给幼弟治病,却仍为时已晚,在响彻整晚的空袭警报下,十一叔还是去了。战后多年,家人们才知道他被葬在和合石大墓地。姑姑抚摸着小小的墓碑,轻声哀叹。我看不懂姑姑眼中的悲戚,以及回到家中祖母及全家忧鬱的气氛。后来,姑姑出国了,和合石也被徵用发展了,十一叔渐渐在我们的记忆中模糊。

第二次听到清明,是在六十年代初,我刚上中学。六十多岁的祖父叮嘱他弟弟返回中山石岐,把曾祖父的骨殖迁移到香港西贡山坟。之后每年春秋二祭,祖父带领着姑叔表亲一行十多人,浩浩荡荡地清晨从家出发,先乘车到蚝涌关卡,再下车步行两个小时至西贡墓地。彼时西贡尚被英军看守,车辆禁止出入。我们拿着香烛祭品,合扫墓前杂草,拜祭如仪,句多钟后大家趁暮色未掩时赶快回家。我未曾见过曾祖父,对他的印象,完全源自祖父和家人的诸多回忆。我上坟扫墓,拜祭的是自家宗族人际的感情与族亲之间血脉相连的那份印迹。祖父去世后,我再没有去过那遥远的地方。

到了七十年代,祖父母已相继去世,合葬于香港薄扶林的墓园。父亲每年未到清明节,便敦促我同弟弟前去扫墓。我与弟弟皆在祖父母膝下长大,感情很深。我们在祖父母墓前同父亲絮叨着曾经的日常,感觉他们音容犹在,好似从未离去。二○一七年,九十三岁的父亲离世。遵他遗愿,葬回老家顺德的墓园。亲朋好友在弔唁厅内,向父亲遗像三鞠躬告别,又向家属致礼慰问。女儿悄声在旁问:“这些都是爷爷的朋友吗?”我摸摸她的头,“不尽是,他们多是我和你叔叔的友好”。的确,他们大多数都不认识父亲,前来拜祭无非是因着同我与弟弟之间的友好情谊。友好们向先父行礼,其实是对在生后人的问候关怀,是本着友好情怀而为好朋友分丁父忧。

二○二○年新冠疫情的肆虐爆发,我好几年没能去扫墓。二○二三年全面复常后,我终得以在春天携弟带女去祖父母的墓园了。女儿行礼完毕,突然问起,“您的爷爷嫲嫲,是怎样的人?”我怔愣住。我从来以为祭祀扫墓是子孙后代天经地义之事,但在女儿问题中却显得并非那麽理所当然。我致敬素未谋面的曾祖父,是因爱我的祖父对他父亲的深切怀念,我尊敬祖父,所以更尊敬他敬爱的人。同样,女儿为曾祖父母扫墓,也源于她的父亲对他祖父母的深厚感情。一切就这样由于直系血脉基因的传承,自然而然地贯穿连接。我哽咽着向女儿诉说起她曾祖父母的琐碎往事。

去年秋日,我在武当山参加一道教论坛。一位道友说起他对香港记忆尤深的一幕,是看到跑马地天主教坟场大门口矗立的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感悟良深。我笑说,很多朋友都笑言,在晴空下举目四望,香港一边车水马龙、人潮涌动,一边无数墓碑依次而立,反射着丝丝光芒,生与死咫尺之间。那时心中只觉我们与他们其实生活在同样的空间里,不过是经历着不同的时间界面而已,好像更应是“今夕汝躯归故土,他朝吾体也相同”。众人唏嘘。

是夜晚间,月光皎洁,天空如洗,我踱出房间立在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晶明,四百多年的木瓜古树枝繁叶茂,天地一片肃穆,我忽然顿有所悟,触到生死,窥到永恆,愧于自我的渺小,悟到古树因为根基深厚存活迄今,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根系广泛延伸,汲取着大地养分。而人之所以为人,更因有这无相之根,便是前人祖上,是人之来处,是人存在的源头。亲人离世,留下的不仅是悲伤,还有诸多未尽的心愿与未说的话语。所谓“因我礼汝”,心里没祖先,祭的便不是祖,敬的也不是先。我们向先人行礼,其实是跟生人心中的“真我”重新联上和确认。

然而,我们今天怀念的人和事,又能遗传几世代?千世功,万世名,怎可谋怎可寻怎可求?人生,应似飞鸿踏雪泥。犹如黛玉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可能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明日若我已不在,谁来葬谁又在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昨天已成过去,明天总是在未来的明天,过好今天就是明天,实实在在过好每一天就是过好一生。只有跳出自我凡躯俗骨,我将无我,融入大我,方是无畏无惧与无敌。清明祭祀,何尝不是我们在人生大问题前的一次内观审视和大洗涤,让生死离合的相遇有了归期和对话。我们低头追思故人,思考存在的究竟;我们抬头望着前路,才可心清神明,天地一片清明!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总有些路,我们走着走着就散了;还有些人,我们念着念着就淡了。可是,朝阳依旧冉冉升起,远方小童在嬉笑间依然朗朗吟诵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今年清明节,又起风了!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