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抢抓“澳门+横琴”发展新机遇,支持促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3月16日举行的澳门江门同乡会第六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2025年江澳新春交流会上,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新的一年,江门将牢记服务港澳初心,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江门贡献。
湾区合作,快速发展。近年来,江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产业、金融、文旅、医药等方面加强与澳门合作,为粤澳合作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门与澳门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优势互补。江门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扎实、侨乡文化深厚、交通设施便利。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两地距离进一步拉近,合作基础扎实,动力充足,前景广阔。近年来,两地往来密切,在不同层面的交流中寻求合作共赢。
江门、澳门合作现状如何?今后,两地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前行,谱写湾区多元协作新范式?近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江门、澳门文旅资源丰富。图为开平碉楼。
产业合作 根在江门,联通世界
在澳门,民间素有“每3个澳门人就有1人原籍是江门”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澳门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江门已累计设立澳资企业1410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11.76%,涵盖五金家电、电子机电、食品制造、环保产业、纺织服装等制造业领域。比较有规模的代表性企业有东望洋(江门)食品有限公司、江门市澳新食品有限公司等。
江门东望洋位于蓬江区江沙示范园区,葡式建筑风格引人注目。2011年,祖籍开平的澳门东望洋集团董事长甄瑞权回到江门,成立了江门东望洋,打造以食品生产为主,现代食品物流业为辅的现代化大型烘焙食品旅游生产基地。10多年来,江门东望洋与江门共成长,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江门食品制造行业的标杆企业。
同时,澳门东望洋集团旗下的品牌“葡韵饼店”,在江门设有众多连锁店,并在线上销售葡韵手信食品,一些冷冻产品出口到加拿大等地区,让“舌尖上的澳门”通过江门走向世界。这种“澳门品牌+江门制造”的深度融合模式,成为江门和澳门产业协作的典范样本。
环保产业领域的跨境协作同样亮眼。位于新会区崖门镇的新财富环保产业园,已吸引过百家企业在园区投产,并被纳入粤澳(江门)合作示范区启动区。去年,该园区培育的钧崴电子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后,钧崴电子借助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的机制优势,加速新技术转化落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此外,该企业还可凭借澳门与葡语国家的特殊联系,开拓澳门市场和葡语国家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江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有很多属于江门、澳门的“双城故事”。创立于1986年的江门德澳纸品有限公司,在二代接班人甘伟业掌舵下焕发新生。“澳门视野让我们更精准把握国际市场需求,江门完善的产业链则让创新快速落地。”在澳门出生长大的甘伟业认为,“双城优势”的完美融合,让德澳纸品在业内率先研发出“DA”坑瓦楞纸板技术,其物理抗压能力更强,印刷更加平滑,让企业获得美的、天地壹号、维达、联塑等知名品牌的长期订单。2024年,该公司销售额超5亿元。
从东望洋飘香的葡式蛋挞,到新财富的环保解决方案,再到德澳纸品的创新技术,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起点,江门正以更开放的胸怀搭建跨境协作平台,持续优化“港澳融合”工程,让更多澳资企业在这片热土上续写“根在江门,联通世界”的崭新篇章。
江门德澳纸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金融合作 创新前行,深度融合
江门与澳门的金融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我市有关部门就与澳门金融管理局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签署《关于加强江澳金融合作的备忘录》,我市也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的地级市。
去年3月,鹤山市公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境外人民币债券,并在澳门交易所挂牌上市,获得多家海外金融机构的踊跃认购,发行利率创下了全国同级同类企业离岸人民币债(无外部增信)历史新低,打响了我市国资企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第一枪”。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与澳门金融深度融合,具体包括推广两地信用评级结果互认工作、推动江门市优质国有及民营企业在澳门交易所发行债券、推广应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及推动两地金融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据统计,2024年江门、澳门金融合作业务量新增2700亿元、累计达5600亿元,同比接近翻番。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江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前来投资、旅游。如何让境外人士在江门消费、生活更加便利,成为江门金融系统的服务重点之一。
借助“粤信融”跨境验证业务,我市大力支持总部经济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为本土跨国企业和国际供应链服务商提供高水平跨境金融服务,当前共有8家跨国公司纳入本外币资金池试点,助力企业灵活运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资源。
如今,随着江门、澳门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地金融市场加强互联互通,为境内外资本的双向奔赴架起了新的桥梁。
江门与澳门均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图为澳门大三巴牌坊。
文旅合作 世遗双城,频频“牵手”
江门与澳门均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澳门历史城区”与“开平碉楼与村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两地在文化和旅游方面一直保持着友好交流和密切合作。
在文旅方面,江门、澳门积极落实“共建人文湾区”的部署,充分发挥两地人文相亲的优势,促进两地文艺事业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两地在文化上频频“牵手”,涌现出一批文化合作项目。与此同时,两地正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线路整合、互送客源等深度合作。
世遗双城牵手,澳门、江门文旅“聚”起来。随着“大桥经济”效应显现,江门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大湾区文旅新地标,赤坎华侨古镇更是屡屡出圈。“便捷的交通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副总经理宋营辉说。2025年1月,港澳游客占比显著提升,成为赤坎华侨古镇的重要客源。
在距离赤坎华侨古镇39公里的台山四九镇瑷露德玛芦荟庄园,千亩芦荟花海正上演金色传奇。该庄园相关负责人黄凤钧介绍,3月以来,芦荟花逐渐盛放,景区的客流量随之明显增长,已吸引近2万人次过来赏花、游玩;自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以来,来自澳门的游客也明显增多。
作为在江门从事旅游业的澳门人,许展敏已深耕江门多年。2005年,她成立了江门市飞扬国际旅行社;2025年初,其参与投资建设的七颗星农业生态园正式对外开放。许展敏表示,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再加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成为趋势,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江门旅游。
澳门导游促进会会长吴勇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会展业的区域联动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目前澳门正努力打造“演艺之都”和“体育之城”,以助力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江门与澳门若协同推动体育与旅游发展模式,共同承办大型体育活动和赛事,前景可期。
(陈倩婷 李银换 梁 爽 吕胜根 郭永乐)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