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自身AI优势,识别新赛道集中火力投资,才能突围而出。
文|顾长风
《财政预算案》提出会拨款10亿元推动成立人工智能(AI)研究院,旨在提升本地AI技术水平,促进创科发展。惟该10亿元是创立首5年的营运开支,包括聘请科研人才、成果转化等开支,这笔资金相较于内地的庞大投入,显得相形见绌。在激烈竞争环境下,香港受制于本身体量有限,无法全线进击,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本身既有的AI优势,如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等,同时识别出新赛道集中火力投资,避免与大国的优势强项相互竞争,才能突围而出。
从Kimi到DeepSeek,内地AI大模型迅猛发展。事实上,内地近年来对AI的投资是以百亿、千亿为计的。例如深圳日前就公布设立3个100亿基金,分别投向科技金融、人工智慧和机器人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等;而去年还新增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支,管理规模超1.5兆元人民币。单是深圳全市目前已有2,600多间人工智能企业、独角兽企业6间,有7间深圳企业已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北京更是设立千亿级国家AI实验室集群,发展“具身智能”。
除北京深圳此类一线城市外,内地其他城市的AI投资体量同样很大,如湖南省去年宣布将针对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在长沙建立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金芙蓉投资基金,这个数额就已是香港投资10亿元的300倍;就单个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而言,都称在未来3年内投资500亿欧元(约合4,227.66亿港元)用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可见AI建设需要多大的投资额。
尽管香港的AI投资规模不及内地,但其在科研实力、国际联系等方面仍具有发展AI的潜力。由于资源有限,香港不可能在所有AI领域全面发展,而应集中火力于自身优势领域。事实上,香港的金融、法律、医疗服务业占GDP比重超30%,这些高附加值产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正是AI落地的最佳领域。金融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将AI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如智能投资顾问等;医疗方面,可以将AI应用于精准医疗、医疗影像分析及药物研发等;法律方面,可制订AI合规标准等。
此外,香港可以发挥地理优势,与大湾区的AI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利用内地已有的AI技术,做延伸创新发展,也可以推动香港自身研发的科技产品于内地产业化;相较于内地,香港更容易吸引海外资本与AI相结合,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推动本地AI产业的成长。AI的发展是一场全球竞赛,资金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香港应聚焦自身优势领域,才有机会在AI浪潮中迎头赶上,成为亚太区AI技术与应用的重要枢纽。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