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黄子龙)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在北都预留用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立法会议员刘国勋今日就动态规划北部都会区土地,整合土地让大学城优先上马,提出具体建议。他建议把洪水桥新发展区内原本被划为其他用途的土地,包括位于洪水桥南北面的部份GIC(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工业及物流用地,整合并改划用作发展北都大学城,令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内发展“大学城”的土地,由原本只有约5公顷增加至24 至48公顷。
刘国勋连同多元化专业服务与投资管理公司高力香港董事总经理刘振江、高力香港研究部及零售顾问主管李婉茵今日举行记者会。他认为,建议可把握北都契机,动态规划土地。洪水桥目前的规划是2018年的决定,距今已相隔七年,政府有需要重新检视洪水桥/厦村的规划,广纳业界意见,令规划更贴合市场实际需要,因此建议整合土地并更新土地用途,用作发展“大学城”?并以其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区,配合北都其他科研创新园区,培育及培训本地人才。
刘振江表示,随着非本地生的比例放宽,加上香港具数间全球百大的专上学院优势,吸引海内外学子前往就读,教育机构与专上学院亦对校舍及周边设施需求不断扩大,更成为去年房地产市道中的主要交易驱动力,建议政府可乘势头,迎合市场急增的需求外,亦借此动能提速北都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土地价值。
刘国勋又指,洪水桥/厦村条件成熟,大学城优先上马。目前政府规划的大学城,分散于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镇及洪水桥/厦村三个地段,当中洪水桥于去年已启动收地并已基本完成,相信会比未启动收地的牛尾潭,更快能提供土地,发展大学城。港铁洪水桥站预计于2030年落成,在毗邻建设大学城,将可充分利用该一带地段周边交通配套,便利学生及市民,有条件缔造完整生活圈。
李婉茵亦表示,观乎三大区域的发展进程,以铁路建设作为主要的基建里程,占地最少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发展最为成熟。牛潭尾站属拟议北环线主线的一部份,预计于2034年才竣工,比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慢4年多,而后者更加未有峻工日期,故两地落成之日恐为期甚远,但若政府能善用现时洪水桥发展区的土地资源,相信在时间上更能配合专上教育的急速发展。
刘国勋认为,政府可扩洪水桥/厦村教学用地,建学研产居大学城。他建议,政府考虑教育用地重新规划时,应引入与重点课程相关的企业和研究所、师生的宿舍及人才公寓、以及步行街等年青人的商业配套等,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各设施间的协同作用,而洪水桥规划本身有住宅及产业,可与大学城产生协同效应。他指出,洪水桥站北面约 24公顷的物流用地地势集中,邻近港深西部铁路与大规模工业用地,若将其转型为教育用途,不仅可为本地工业升级注入高技术人才,更可促进学界与业界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升整体产业链竞争力。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