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4月15日电 中国股份制大行、中小银行最近陆续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中长期限存款利率降幅在10BP~50BP不等。目前,多数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普遍低于2%,迈向“1时代”。业内专家认为,银行密集调降存款利率一方面是为了压降负债端成本,缓解日益增加的息差压力;另一方面,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提及“择机降息降准”,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也与宏观政策方向相契合。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缓慢复苏,而中国货币政策正通过结构性调整应对。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包括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数据显示,2024年7月国有大行率先启动利率调整后,股份制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普遍降至1.55%,3年、5年期利率更跌破2%56。至2025年4月,中小银行长期限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3%-1.8%”区间,与国有大行利差收窄至10BP以内。
随着中美关税争端导致出口承压,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与外部需求收缩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银行系统通过下调存款利率降低负债成本,进而为贷款利率下行创造空间。这一调整不仅是银行缓解息差压力的市场行为,更深层次折射出国家在复杂国际经贸环境中的政策导向。
利率下行直接缓解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以贷款规模1000万元、期限3年的制造业企业为例,利率每下降10BP,年均利息支出可减少1万元。
对普通民众而言,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正在改写家庭资产配置逻辑。以20万元3年期定存计算,利率从2.05%降至1.65%,到期利息减少2400元。这推动居民储蓄向多元投资渠道分流。 (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