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傲冬
香港第七届区议会已履职逾一年,基层治理体系在完善地区治理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执行效能与民生触感。通过“行政主导+专业共治”的创新模式,区议会不仅摆脱过往的政治化泥潭,更在交通治理、楼宇维修与重建和带动少数族裔融入社区等民生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施策双轨并进,令本届区议会在民生改善上交出了立体化答卷,让“爱国者治港”的治理理念落地生根。
激活治理效能
重塑区议会制度后,区议会由委任、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和地区直选产生,为拥有密集人口和多元文化的油尖旺区注入了跨领域治理资源。其中12名委任区议员涵盖了城市规划、社会服务、法律等专业背景,与16名地区委员会界别区议员的基层经验形成“专业智库+社区触角”的组合优势。
油尖旺区承载着30多万居民的生活日常,长期面临社区设施老化、交通拥塞、住房面积不足等治理难题。为解决交通拥塞与行人过马路的安全问题,现届区议员提出多项具体建议,在弥敦道、旺角道等交通繁忙路段引入智慧交通灯与车流监控系统,透过大数据优化红绿灯时间配置、减少车龙,从而提升市民的出行效率与安全性。另外,油尖旺区人多车多,行人过马路时间十分短促,有区议员建议为区内繁忙街口设置“对角行人过路处”,加快行人过马路的距离和时间,同时亦有助改善整体交通堵塞问题。
油尖旺区内许多楼宇楼龄超过50年,不少楼宇属“三无大厦”,存在结构老化、消防设施不足等问题。为此,新一届油尖旺区议会推动多项旧楼维修与重建计划,加强与市区重建局合作,优先处理高危旧楼,透过“楼宇复修计划”提供资助,协助业主维修结构及消防系统;与房屋署及非政府组织合作,加强巡查违规劏房,并协助居民申请过渡性房屋;提倡订立“劏房租务管制”,限制租金加幅及保障租户权益。
提升居民幸福感
另外,油尖旺区议会还作出新尝试,加入“3D建筑绘图人工智能”技术,并与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合作,为一栋楼龄达62年的三无旧厦制作立体楼宇图则,更聘请顾问公司协助跟进,随后计划为8至10幢目标大厦提供免费3D建筑绘图服务,以消除区内三无大厦的消防隐患。
为让市民感受更多元的活动,油尖旺区议会积极参与特区政府制定的多项活化公共空间项目,包括在庙街及玉器市场周边开辟绿化区域及社区活动场所,提升市民在社区的参与感和幸福感。油尖旺区议会又参与“尖咀夜缤纷”计划,为市民打造立体化消费场景,透过在弥敦道等设置霓虹灯牌艺术长廊、举办水上烟火汇演,成功吸引大量客流。数据显示,该项目带动沿街商户夜间营业额增长45%,创造了800个临时就业岗位。
由于油尖旺区有不少少数族裔居民,油尖旺区议会争取特区政府加强语言支援服务、增设多语社区中心,并通过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族群融合,例如为响应国家新政策,区内数位区议员设立了社区咨询站,协助少数族裔居民办理来往内地的通行证件,现场还提供多语言支援,协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民处理填表、证件核验等问题。此举不仅鼓励少数族裔市民透过通行证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及旅游的交流,更能促进他们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油尖旺区面对的问题较为复杂。幸而新一届区议员展现积极务实的态度,以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针对区内居民长期关注的民生、交通与住房等议题,提出一系列具建设性与前瞻性的改革方案,力求为市民创造更宜居、便捷,以及更具包容力的生活环境。
(作者系民建联秘书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