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代表团访问香港。(香港文汇报记者郭木又摄)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代表团于本月23日至24日访问香港。访港期间,代表团与特区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主席和其他主要机构代表会面交流,并参观超级一号货站和立法会。在代表团结束访港行程转往深圳继续访问时,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24日傍晚设宴款待大家。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崔建春在晚宴上致辞表示,此次访问是东盟深入了解香港的好机会,他期待代表团通过行程“爱上香港”,希望东盟国家深化与香港合作,共同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机遇,开创互利共赢新格局。
本次代表团由中国驻东盟大使、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席侯艳琪,以及马来西亚常驻东盟代表(大使)、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席萨拉·阿尔·巴克里·德瓦达森共同率领。成员包括柬埔寨、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东帝汶、老挝、菲律宾、汶莱等东盟成员国常驻代表,以及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等10多位高级官员。
代表团于23日抵港后,先参观超级一号货站,深入了解香港作为全球物流枢纽的运作效率。行程包括与署理行政长官林定国会面,以及与运输及物流局局长会面,探讨香港物流发展策略,如智慧港口建设、大湾区跨境货运整合;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香港交易所代表会面,了解金融科技创新及绿色金融发展;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香港贸易发展局探讨数码贸易与中小企业合作机制等;参访立法会,了解立法机构职能,并就区域法律协调交换意见。
代表团今日傍晚出席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所设的款待晚宴,崔建春致辞时,开篇即点明“一国两制”是香港长期繁荣的核心保障。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时有误解,但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既维护国家主权,又保留香港特色,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树立典范。
崔建春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东盟国家发展极需资金,而香港股市、债市及风险管理工具可提供高效融资平台。他举例,香港金融市场规模全球第三,仅次纽约与伦敦,未来将强化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创新,支持东盟基建与中小企业发展。
“香港深水港与航空货运量国际领先,超级一号货站运作效率更是业界标杆。”崔建春指出,香港可与东盟港口共建智慧物流网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供应链整合,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此外,他还提到香港的零关税优势,但美国对香港施加145%的不合理关税,极需东盟伙伴共同反对贸易霸凌。
崔建春特别提到香港的“国际人才枢纽”角色。他说,逾30万印尼籍与20万菲律宾籍人士在港生活,东盟学生赴港留学人数逐年增长,这些纽带为区域合作奠定人文基础。他并透露,中央正在完善机制,推动香港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透过10个东盟驻港总领馆深化政策协调等。
谈到香港与东盟的合作,崔建春列举了多项成果,包括双方已签署自由贸易与投资协定,8个东盟国家开通直航香港航班,去年东盟更成为香港第三大外资来源地。“香港不仅是‘超级联系人’,更是‘超级增值人’,未来可在大湾区建设、数字经济等领域与东盟探索新模式。”
“从金融创新到人文交流,香港的经验值得共享。”崔建春说。他期待代表团通过行程“爱上香港”:“香港的繁荣关乎所有人利益,我们将全力支持东盟与香港合作,为区域和平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泰国代表:对香港创新能力印象深刻
代表团成员之一、泰国常驻东盟代表(大使)潘媞葩·伊安苏达·埃卡洛希(Phantipha Iamsudha Ekarohit)在昨日晚宴后见传媒时表示,本次访港行程让他们对香港的最新发展有了更深入了解,尤其是在物流和金融领域,香港的创新能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潘媞葩表示,泰国与香港的合作潜力巨大,特别是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她说,随着东盟国家致力于在2045年前实现绿色目标,香港的绿色金融策略、在资本筹集和创新机制方面的优势,将有助于支持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对香港与东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潘媞葩认为,这两项协定自生效以来已在促进贸易与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希望能进一步强化这些协定,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合作。
潘媞葩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企业和投资者极具吸引力,她鼓励东盟国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促进地区内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增长。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具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可以成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内地之间的桥梁。“我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期待能在多个领域实现共赢。”
马来西亚代表:香港法治是吸引外资关键
马来西亚常驻东盟代表(大使)萨拉·阿尔·巴克里·德瓦达森(Sarah Al Bakri Devadason)分享表示,此次访港行程紧凑且极具启发性,代表团不仅参观超级一号货站、会晤特区政府高级官员,更与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交流区域法律协作经验。她认为,香港的法治基础与独立司法体系是吸引外资的关键:“稳定的政治环境与政策透明度,令企业能在此安心投资。”
萨拉指出,香港金融服务水平全球排名仅次于纽约与伦敦,其股市、债市及绿色金融产品为东盟基建项目提供重要融资渠道,“香港正积极拓展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工具,未来可协助东盟中小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
在贸易方面,香港是马来西亚新婚夫妇热门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大量旅客。萨拉坦言,尽管马来西亚人口仅3500万,但香港作为东盟第七大贸易伙伴,双边合作潜力巨大,“香港计划在吉隆坡设立贸易办事处,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与数码贸易合作。”
萨拉特别提到港马两地的人文纽带。她说,目前约有1.7万名马来西亚人在港生活,其中,450名学生获香港特区政府奖学金支持,“这些学子不仅促进文化交流,更为两地科技、物流等领域储备专业人才。”
萨拉透露,马来西亚正与香港探讨劳动市场经验共享,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柬埔寨代表:推动港口联动与供应链整合
柬埔寨常驻东盟代表(大使)恒萨利(Heng Sarith)日表示,柬埔寨支持香港加入RCEP,未来将推动两地港口联动与供应链整合,共拓区域发展新机遇。
恒萨利表示,此次访港行程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深化彼此务实合作。他特别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认为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港口智慧化、海事联运等方面的合作,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跨境贸易成本。
恒萨利透露,香港去年在柬埔寨设立经贸办事处,双边合作迈入新阶段。目前,香港企业是柬埔寨重要外资来源,尤其是在服装制造、经济特区投资等领域。“金边、西哈努克等地的经济特区中,多家港资企业已建立生产基地,既带动当地就业,亦实现互利共赢。”
恒萨利表示,柬埔寨为外资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吸引香港投资者布局纺织、电子等产业。“我们期待更多港企参与柬埔寨基础建设,例如西哈努克港扩建工程,可引入香港的港口管理经验与技术。”
对香港申请加入RCEP,恒萨利坦言,达成共识需时间,但柬埔寨明确支持香港参与,“RCEP涵盖东盟、中日韩等经济体,香港加入后可进一步打通区域供应链,尤其为东盟农产品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便利。”他强调,香港的自由港政策与关税优势,将强化其作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功能。
恒萨利又提到,东盟峰会将于5月讨论深化“东盟—中国—香港”三方协作机制,重点包括数字化贸易规则协调、跨境支付系统对接。
“这是我首次访港,香港的高效金融交易与多元文化令人难忘”,恒萨利说,人文交流是合作根基,柬埔寨将推动更多学生赴港研修,并鼓励两地智库开展“一带一路”项目研究。“我们期待香港持续发挥独特优势,与东盟共创包容、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模式。”
(香港文汇报记者胡恬恬报道)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