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香港自研机器人将伴嫦娥八号奔月 项目负责人谈设计细节

项目负责人、香港科大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于宏宇教授接受香港中通社独家专访,他谈到此次机器人的背景,源于2030年到2050年建成月球科研站的目标,嫦娥八号将以机器人演练先期任务,包括部署科学仪器、月球资源利用、多机器人协作。

项目负责人、香港科大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于宏宇。

香港中通社记者 陈卓仪

在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香港牵头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入选。香港中通社独家专访项目负责人谈该项目的进程和设计难点。

据了解,嫦娥八号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项目,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是由中国牵头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先行计划之一,为未来在月球极区长期维持无人月球站建立基础。

香港科技大学将作为是次项目的主导机构,并联同香港理工大学、港大、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以及南非国家航天局等,携手实现从概念、研制、生产、测试到系统的前沿航天技术创新。香港特区政府透过InnoHK研发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负责此任务。

项目负责人、香港科大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于宏宇教授接受香港中通社独家专访,他谈到此次机器人的背景,源于2030年到2050年建成月球科研站的目标,嫦娥八号将以机器人演练先期任务,包括部署科学仪器、月球资源利用、多机器人协作。

于宏宇教授介绍,机器人重100公斤,设计包括太阳能翼的无线移动充电站。也可以为其他的机器人及巡视器充电, “比较骄傲地说,这个无线充电功能是我们香港机器人的独特功能。”

“目前团队正在进行设计,希望2025年中把原理样机做出来进行测试,预计2027年上半年进入正样阶段,根据初样得到的数据,把可以上天的机器人做出来。”

在地球造一个100公斤机器人或许不难,但要研发一台可以在月面作业的百公斤机器人,极具挑战。

于宏宇教授向记者提出了任务中面临的几个挑战。首先是月球温差很大,尤其月夜温度极低。没有大气层的月球,月夜时分热量很快散掉,月表温度能够达到零下230摄氏度,而此次机器人还是在月球南极作业。

“零下230度是什么概念?液氮是零下170多度。机器人要在这么低的温度下做任务,意味著所有材料、结构、电子元器件都要保证能在这个环境生存下去。”于宏宇教授说,因此项目中将通过先进热控设计,使得敏感器件在此超低温环境得以存活。

另一个是月尘。于宏宇向记者科普,月尘的颗粒和地球尘土完全不一样,它非常尖锐,带有电荷,如果附著在机器人或者太阳能板上都是有损害的,这些都是在地面无法想像的困难,也是团队在设计中、测试中要一点点攻克的。

不过,我们国家20多年嫦娥探月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项目提供了很多前瞻性的参考。于宏宇教授形容月面作业机器人项目,是站在国家探月任务的肩膀上往前走,“基本上我们看不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航空航天任务一定要把问题在登月前完全解决,不允许有遗留问题。”

香港参与国家航天任务历史已久,这次任务有几个新特点,一是首次香港牵头的完整系统项目,二是既聚合了香港五所院校的科研力量,也纳入了众多国际合作。团队构成除了香港高校,还有内地科研机构、南非科研机构。据介绍,香港团队有著顶尖的科研能力,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则能提供强大的工程实验能力,南非科研机构将参与月面科学实验。

对于香港能获得国家支持领导如此重要的任务,于宏宇教授认为有两方面重要原因,一方面香港科研机构在机器人、材料、电子,机械等领域具有雄厚的先进技术积累,另一方面香港具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既能背靠祖国又能联通世界。他透露:“我们在努力探索更多任务合作,欢迎任何一个国家的专家来;也在探索相关的一些联系,比如欧洲一些科学家都在讨论中。”

于宏宇教授期望香港在牵头把任务踏踏实实做好的同时,也可以成功建立香港本地航天团队和任务能力,同时将任务中研发的先进技术进行成果转化,推动香港航天科创产业化,让其成为香港经济的新增长点。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