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建明
在全力应对美国关税霸凌的关键时刻,行政长官李家超访问杭州有着深刻意义,不仅是学习借鉴科技创新成功经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举措,更是因应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主动转型,确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必要之举。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全球环境中,香港主动出招探索发展新路径,努力化风险为机遇,在学习与合作中布局未来新发展空间,为由治及兴提供强大动能。
为创科升级打好基础
特区政府与浙江省政府签署涵盖科技创新、住房安居、经贸合作、青年发展方面的合作协议,李家超还将在宁波出席投资香港推介大会。而行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学习杭州创科转型的经验,并与香港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以实现自身产业跨越与升级。通过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善用科研、金融与产业优势,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步伐将迈得更加坚实稳重,这将对香港经济转型升级发挥重要助力。
香港应坚持贯彻“以人才推动科技,以科技引领产业,以产业汇聚人才”的方针,汇聚人才、发展创科。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公布的2025亚洲大学排名显示,香港共6所大学跻身前50名。但香港在创新方面的全球排名却从2020年的第11位降至2024年的第18位,科研人才的短缺是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每百万人口中只有4,809名研究人员,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必然将受到限制。结合“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新定位,香港应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海内外人才,并为其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打牢科技创新的底层根基。
香港需要更好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香港基础科研的优势有目共睹,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也产出不少前沿成果,但产学研转化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特区政府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政策倾斜,未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应继续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夯实基础科研新动能,打造要素协同新模式,主动连接产学研链条上的各个端口,以更好服务企业形成高效的产业集群,力争产生有质变效应的科创成果。
发挥内联外通优势
香港需要更好推进与其他地区的联动合作。科技创新是系统化、集成化的工程,香港需要善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的强大优势,一方面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科研合作;另一方面在特区政府引领下,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与内地及海外进行对接合作,吸引全球企业和科研机构来港投资发展。此外,香港还要将眼光投向更远,充分利用国际平台强化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合作,强化香港作为区域创科桥梁的角色。
当前,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主要方向。走出香港,向先进省市学习转型经验,寻求合作机会,是思路的突破和进阶,在风险与机遇交织的关键时期,以创新科技为抓手,以政府合作为牵引,必将促成香港更好实现战略目标。
“走出去天地宽”。这是“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优势,也是香港实现蜕变应有的姿态。只要身段灵活、坚持改革、敢于突破,虚心学习和借鉴优秀经验,香港就能够在新安全格局中以创科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为自身铺就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更在由治及兴的进程中,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