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港科大发布中国制造业季度报告:该行业今年首季呈复苏趋势

关税战升级,全球经济受压,为制造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利丰供应链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季度报告》指出,尽管在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下,中国第二季度制造业生产预计将放缓,但中国制造商已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挑战,并强调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难以轻易被取代。

关税战升级,全球经济受压,为制造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利丰供应链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季度报告》指出,尽管在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下,中国第二季度制造业生产预计将放缓,但中国制造商已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挑战,并强调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难以轻易被取代。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大中型企业扩张,而小型企业继续收缩,但开始稳定。制造业产出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整体市场需求回升。制造商在投入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降低出厂产品价格。制造业就业略有下降。

政策展望方面,报告指,3月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情况下,预计中国政府将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并在未来几周内宣布具体的政策细节,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应对严峻的外部环境。

今年首季,中国制造业呈现复苏趋势,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2月起持续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中国制造业PMI在1月因春节假期抑制工厂活动降至49.1后,于2月升至50.2,并在3月进一步升至50.5。尽管部分受季节性因素驱动,自2月以来,PMI一直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中国制造业正在复苏。

自2月以来,制造业产出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产出指数从1月的49.1上升到2月的52.5,并在3月进一步上升到52.6。这一增长得益于整体市场需求的改善:新订单指数从1月的49.2上升到2月的51.1,并在3月达到51.8。

工业产品价格继续下降,出厂价格指数在整个季度都低于50的关键水平。产品价格的下降部分归因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输入价格指数在1月和3月仍处于收缩区间。

2025年第一季度总体PMI的上升主要由新订单指数(在总体PMI计算中占30%)和产出指数(占25%)的上升驱动。在12个分项指数(即不包括供应商交货时间指数)中,只有商业预期指数在过去三个月内一直保持在扩张区间。与此同时,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成品库存、主要投入品库存、进口、出厂价格和就业等指数在整个季度内一直保持在收缩区间。

至于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预测由于特朗普贸易战导致出口需求下降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制造业生产增长显著放缓。尤其预计中国对美出口将出现显著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整体出口可能会呈现双位数跌幅。受此影响,中国工业生产增长料于第二季度明显放缓, PMI预跌破50荣枯线,进入收缩区间。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小企业(SMEs)料将首当其冲受压,因为相较于大型企业,这类公司通常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更高。尽管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会于未来数月内加大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但相信仍需一段时间,方能展现相关措施的实质成效。

研究院研究主管兼报告首席作者钱慧敏女士表示,“中美贸易战升温无可避免影响中国出口及制造业,但相信整体局面仍维持在可控水平。自2018年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制造商积极开拓多元市场,以降低对美依赖,中资企业已发展成为海外制造业的主要全球投资者,策略性构建全球化供应链布局。中国厂商同时转向更具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从海外市场的“直接供应商”,逐步转型为其他制造枢纽关键材料与零组件的重要供应者。实质上,“中国制造”正在演进为“中国主导制造”,甚至是“中国主导制造、为中国而造”。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