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香港DSE文凭试开考,一道“东江水供港”考题引关注

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在昨日(4月26日)开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历史科中,一道涉及“东江水供港”的考题引发关注。

东深供水工程深圳水库朝阳初升的景象。(资料图)

香港新闻网4月27日电(编辑 丘志彬)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在昨日(4月26日)开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历史科中,一道涉及“东江水供港”的考题引发关注。该题提及上世纪60年代,香港严重旱灾,广东省提出愿意供水的历史背景,并问考生当年香港社经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受内地影响。

本次考试共设两卷,其中卷一设4道必答题,第一题关于1950至1960年代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试题引用中国内地和香港50年代的贸易数据,另取材自政府报告,提及香港1963年遇干旱,政府除实施制水,也获内地广东省供水。题目问及当年港府应对干旱的行动的成效、香港社会及经济发展如何受内地影响。

第二题有关五四运动及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三题有关巴黎和会,第四题考冷战时期的发展。

卷二方面为“七选二”题目,当中包括要求考生分析1978至1997年间香港自由贸易政策及基建发展,如何加强内地与香港的联系;从经济角度,审视1953至1978年间内地的社会主义发展。

不难看出这次考题侧重于香港背靠祖国的发展,考察学生对香港与内地密切经贸关系的思考。

据了解,自从2020年出现美化日本对华侵略者的荒谬题目以来,DSE历史科考试题目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当年那道立场歪曲的试题“是否同意1900-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引来社会争议。香港教育局批评该试题应用材料过于片面且具引导性,“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最终考评局应教育局要求取消试题。

次年,DSE历史科试题涉内地和香港经济及两地关系。有历史教师认为,题目考查考生对于香港参与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掌握,较为正面地展现了两地关系密切。

而今年恰逢东江水供港60周年,DSE选择“东江水供港”为考题相当应景。

东深供水工程是祖国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60年来,东深供水工程已不间断地向香港供水超过300亿立方米,满足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缺水之忧,有力支撑香港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转型,成就了“东方明珠”的繁荣盛景。

据香港水务署署长黄恩诺近日介绍,内地为了保障东江水水质,限制开发东江流域沿线保护区,以及禁止采石、开矿及大规模禽畜养殖等,多年来放弃逾600亿元投资机会;稳定的供水亦令市民享受到实惠的水费,在世界39个首都或大城市的水费排名中,香港排第30名,明显低于其他大城市。

4月5日,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在“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主题活动启动礼致辞时表示,60年前首趟的东江水穿山越岭注入香江,解决了困扰香港多年的水荒,及后国家三度扩建升级供水系统,现时东江水供港水量占香港淡水供应超过七成,流出的每一滴水都承载著超越半世纪的家国深情。希望透过活动,增进青年人对东江水供港历史的认识,并与他们一同回顾和见证东江水对香港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深切体会国家给予香港的巨大支持,同时加强香港年青一代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